网站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双柏县非遗保护工作结硕果,喜添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6项

索引号:wtgdly -/2023-0424001 公文目录:公共文化服务 发文日期:2023年04月24日 文章来源: 文  号: 成文日期:

近日,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7项(项目名录39项,项目扩展名录28项),双柏县传统音乐三月六、民俗象鼻山节和虎笙节、传统音乐四句长腔、传统舞蹈双柏彝族三弦舞、传统技艺双柏三弦制作技艺名列其中,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再结硕果。至目前,双柏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代表性传承人5人;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项,代表性传承人19人;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2项,代表性传承人117人。

三月六:《三月六》是一首传唱于双柏县境内具有浓郁的汉家曲风和充满汉家儿女对父母的孝道及如何做人的汉族民间小调。也充分反映出封建社会农村妇女的悲惨生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众多的传唱中,尤为爱尼山乡的唱词比较完整,从汉语说教味浓浓的歌词中,就能深切的体会到爱尼山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养育出勤劳善良的儿女如何感恩党、感恩父母,靠勤劳奋斗最终奔上脱贫致富路的历程。《三月六》在旧社会属于民间口头流传,在田间地头小憩、在火塘边或者婚丧嫁娶时都可以传唱,其唱词直白、亲切、旋律苍凉悲愁,内容相对固定,意境统一,且有固定的曲谱,听后使人伤感而产生同情。

象鼻山节每年的农历三月十六在大麦地镇的河口村委会石宝村举办,村落所在的山形从高处往下看酷似大象鼻子,故名象鼻山。节日时,象鼻山附近的彝家人会自发地相聚在象鼻山,像过节一样,人人穿上崭新的衣装,尽情狂欢,从早到晚吃住在山上,预祝来年风调雨顺、出入平安。节日活动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打陀螺、对唱山歌、跳花鼓舞、四弦弹唱、跳芦笙舞等,人员最多时可达近四五千人,跳歌场上有牛羊汤锅等彝家美食,同时出售当地彝族特色的农副产品,民间自发组织节日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虎笙节:每年的正月初十在法脿镇镇政府所在地举行。“云南·双柏法脿虎笙节”源于法脿镇麦地村委会小麦地冲村的彝族“罗罗人”每年的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跳老虎笙”习俗,“跳老虎笙”就是过年时接虎祖的魂回来和彝族罗罗人一起过年。节庆期间举行文艺表演、商贸活动、品彝族汤锅,参加了这天的活动,预示着一年平平安安,送祟驱祸,财富年丰!

四句长腔流传于双柏绿汁江沿岸,彝汉杂居地区,多用汉语演唱,曲调委婉抒情,音域宽广,正腔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舒展,行腔冗长优美,演唱内容主要是述说身世和表达爱慕之情,可唱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即兴演唱四言八句之词。

双柏彝族三弦舞:亦称啊乖佬。相传始于明时,流传于嘉、爱尼山等地区,其中嘉大红山更盛,人称七月十五街,又称赶跳街。三弦舞故名为三弦伴奏,靠小三弦引头,盘阵式,多以左旋迂回,男女老幼同舞,舞者数不限。集体舞有“倒躜”、“马四踢”、“三面六”、“穿花笙”等套路动作;表演性的三弦舞有“苍蝇搓脚”、“猴子扯磨”等。边咏边舞,舞姿形象生动,别具特色。傍晚以后,人们十百成群,围成一个一个舞圈,琴声歌声此起彼伏,合着三弦、竹笛节奏踏歌起舞。歌声阵阵,舞姿翩翩,歌舞一体,彻夜笙歌不息。

双柏三弦制作技艺:小三弦流行于双柏县境内的历史悠久,民间打跳的主要传统弹拨乐器,也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或与其他乐器一起组合弹拨。特别适用于双柏“阿乖佬”“杂笙”等群众性打跳。三弦分小三弦与中三弦、大三弦三种。三弦其音色既有阳刚之气,又有柔美之韵,既可以演奏出铿锵有力的气势,又可以表现出细腻委婉的意境。小三弦音色清脆,大三弦音色浑厚。每到节日彝族小伙就会挎上三弦见景生情,边弹边即兴演唱,在寨中邀请舞伴。若遇娶亲嫁女,便会通宵达旦跳舞,“听见笛子三弦响,人人脚杆都会痒”。演奏三弦时左手轻扶琴杆,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弦,右手用拇指、食指戴牛角或木制指套(弦滚)弹拨琴弦发音。

三弦的构造较简单,可分为琴头、琴杆和琴鼓三部分,由琴头、弦轴、山口、琴杆、鼓框、皮膜、琴马和琴弦等组成。规格尺寸不一,琴身全长50厘米一70厘米。琴筒呈圆形,琴箱面径9.2厘米-16厘米、厚4.5厘米-8厘米。琴头造型古朴,多呈铲形,下窄上宽,顶端呈卷书状并向后弧形弯曲,是三弦的装饰部分,一般都雕有纹饰,中间开通底弦槽,槽侧开有弦轴孔(左一右二),三个弦轴置于琴头两侧。琴杆为半圆形的柱状体,上端设有山口。三弦的指板为平滑的表面。琴头、琴杆使用一整块稍硬的木材制作,当地多用“狗甜菜树”“杨脆木树”“清香树”或“攀枝花木”等。琴简是三弦的共鸣箱,多用双柏县境内生长的一种叫“狗甜菜树”或“杨脆木树”作为原材料,这种材料干透了不会开裂虫蛀。用一整段原木掏挖出腔体,在横置的琴简上下开有穿入琴杆的方孔,简前口鼓框两面蒙以蛇皮或羊皮而成为面,筒后口用烧红的造型烙铁烙成形态各异的音窗。琴码呈桥空形,用松树明子制成,马长2厘米、高1厘米,置于正面皮膜中央。琴弦使用丝弦或牛筋弦,三根琴弦的一端系在琴鼓下面的木壳上,另一端分别绕在琴头弦槽里的三个弦轴上弦用于调音准。弦轴使用红椿木、黄檀木或黄杨木等质地细密、比琴杆坚硬的木料制作,轴体外表刻有麻花形、羊角型、圆锥形或直条瓣纹为饰。琴身的弦槽和尾柱之间,系有一根绸布制彩条背带。在弦槽的上方,还拴挂有一朵用薄绸挽制的大红花为饰。




下载